文化产业之浅析中国近代文化市场的稿费制 推荐本站最受大家认可的的杂志:《》杂志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山西出版集团主管、主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文化产业研究所作为学术支持单位的全国性期刊。国内刊号CN:14-1347/G2;国际刊号ISSN:1674-3520;邮发代号:22-58。
关键词:文化产业,近代文化市场,经济学研究,稿费制,职业作家
摘要:近代文化产品的市场化率很高,稿费足这一市场的最重要组成钾分,也是中国近代文化市场繁荣的重要因素,中国近代稿费制有其自身的产生、价格和形式,对近现代职业作家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全方位的小说研究应该包括文学、政治、社会、经济这样几个主要层面。但以往的小说研究侧重在文学、政治、社会方面,对于经济层面的研究几乎空白。这一方面是由于小说属于古老的文史学科,在这一学科里,经长期积累形成了固定的研究规范,在这些规范中根本没有经济学的概念。另一方面,中国古代小说史提供给研究者进行经济学研究的资料十分稀少,构不成体系,无法进行研究。
说到底,小说是一种通俗文学产品,它的兴衰变革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通过小说史经济层面的研究,能揭示小说发展的深层次规律。因而小说与经济是一个有深刻内涵的研究课题,很值得小说研究者探讨。值得庆幸的是,中国近代小说史中保存了大量的经济学资料,有待小说研究者去开发。本文就中国近代的稿费制作一些探讨。
中国近代文学的繁荣是与中国近代的文化市场分不开的,稿费制是文化市场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它是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利益的纽带,只有建立一个合理的利益机制,让文化生产者和文化消费者都得到相应的利益,文化市场才能活跃起来。
一、中国近代稿费的产生
中国近代稿费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不是很容易说清楚的问题。我们先征引几条有关稿费的资料。一条是关于(申报)的。“最初在(申报)上发表诗文,不但没有稿酬,并且照广告条例向作者收费,”‘”能刊登作品而不收广告费,就属优待了。(申报)第一次付稿费的征稿是在1884年6月,是一则征求画稿的启事,题为(招请各处名手画新闻》。启事曰:“本斋印售画报,月凡数次,业已盛行。惟外埠所有奇怪之事,除已登(申报)者外,未能绘人图者,复指不胜屈。故本斋特告海内画家,如遇本处有可惊可喜之事,以洁白纸,新鲜浓墨绘成画幅,另纸书明事之原委。如果惟妙惟肖,足以列人画报者,每幅酬笔资两元。其原稿无论用与不用,概不退还,居住姓名亦须示知。收到后当付收条一张,一俊印人画报,即凭条取洋。如不人报,收条作为废纸,以免两误。诸君子谅不吝赐教也。”
一条是关于林译小说的。林纤的第一部译著(茶花女遗事》,出版于1899年(也有人说在1898年就有印本了),这一年的4月17日,上海(中外日报)登出一则有关(茶花女遗事)告白,告白云:“此书闽中某君所译,本馆现行重印,并拟以巨资酬译者,承某君高义,将原版寄来,既不受酬资,又将本馆所偿版价,捐人福州蚕桑公学。特此声明,并致谢忱,(昌言报)馆白。
一条是包天笑记载的有关情况。1906年(光绪32年),包天笑在曾孟朴的(小说林)编译所兼职,他说“当时已流行了计字数稿费的风气了包天笑在(时报)工作,又在(小说林)兼职,自己又写小说,他对当时的出版界应该是熟悉的,他的话起码能说明当时(小说林)的情况。他编(小说时报)大概是在1909年,他叙述当时的征稿情况说:“在筹办期中,登报征求小说稿,无论长篇短篇,文言白话一例征收,那时译写小说的人已经很多了。有的本有固定的职业,性之所好,以此作为文人的副业,有的竟是生计艰难,卖文为活,一时投稿者实在不少。”但那时除了小说稿给稿费,其他的诗文竟没有稿费。包天笑在他编辑(时报》附刊(余兴》时,为了鼓励这些诗文作者,奖给他们购书券。他说:“从前的报纸,并没有什么副刊的,虽然也登载些小说、杂文、诗词之类,都附载在新闻的后幅。我在初进(时报》时候,便是如此。但(时报》那种杂,如楚青写的《平等阁笔记》和(平等阁诗话》,都是附载在新闻之后。还有名人投稿,弃之亦属可惜。当时报纸,除小说以外,别无稿酬,写稿的人,亦动于兴趣,并不索稿酬的,”“后来创议别辟一栏,名字唤作《余兴》,专登载除新闻及论说以外的杂著,”“他们虽不受稿酬,可是我们为了鼓舞投稿人的兴趣起见,分别酬以有正书局的书券。好在有正书局那时的出版物,甚为丰富,都是狄平子所选取的,苏州、常熟、吴江的投稿家,积聚了许多书券,到上海来选择了一大包回去。”
从以上的几条资料我们可以看出,稿费产生于19世纪八、九十年代,至迟到1899年已有稿费了,到20世纪初已经很普遍了。如果不算传统的书画润格的话,小说稿费实行得最早,诗文词赋则远在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