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武术,大家都会第一个想到的是李小龙。在上个世纪30年代,在这之前,武术还没有太大的知名度,是李小龙把中国武术带向国际。武术是外国人开始对中国了解的一个代名词,虽说武术已经走向国际,但是在中国高校教学中还是略显迟缓。在学校体育的学习中,武术是其一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这篇论文就介绍到了高校武术教学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讲到武术在高校教学的重要性。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高校;武术教学;问题;策略
“尚武崇德”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追求,而武术更是深厚各历史时期群众的喜爱。例如:部分父母将小孩送至武馆、武校等地学习,其目的在于:以中华传统武术的接触,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但是,在笔者调查中发现,青少年普遍存在“喜欢武术、厌恶武术课”的怪现象,不仅降低武术教学质量,还无法切实武术文化和精神传承弘扬的目的。因此,寻找武术教学问题,已成为目前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1高校武术教学的重要性
武术作为宽泛性体育运动,高校教师应依据实际需求,对教学素材予以合理选择,以便更好达到武术教学内容丰富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关于高校武术教学的重要性思考,主要可从学生身体健康的角度入手,即武术教学以自身灵活性的优势,适当融合锻炼因素,将武术体育教学的价值落实于根本。例如:短跑训练中,可借助蛙跳的方式,强化学生腿部肌肉爆发力;单独武术训练,可促进学生身体活动机能的提升,结合体育教学,则可有助于学生运动技能和战术的提升,更好达至最佳教学效果。
2高校武术教学现存问题
2.1期望值过高
诸多学生因遭受武侠小说、武打片等因素的限制,往往将武术设定为“长生不老”、“刀枪不入”和“飞檐走壁”等角色,促使其武术选修期望值相对较高。但是,于正常授课阶段,踢腿和压腿等动作的反复练习、学习,而过于枯燥且乏味的课堂氛围,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呈现“喜欢武术,却不喜欢武术课”的局面。而以此为前提的高校武术教学,则难以达到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双重提升的目的。此外,武术教学内容为落实简单性和实效性的特点,早于1978年已将青年拳、初级长拳和24式太极拳、初级器械套路等基本功及动作组合编制高校教学内容。也正因如此,相对单调且陈旧的教学内容,不仅具有繁冗复杂的特点,还缺少娱乐性、实用性价值,致使学生出现“为学分而学”的学习态度,既是丧失高校武术教学重要性的根本,又难以实现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2.2教学模式传统化
由于受到传统体育教学理念的影响,致使诸多高校武术教学呈现“教师做、学生跟”、“学习、复习、再学习”的教学模式,而方法简单、形式单一和氛围沉闷的教学环境,则会对学生“天性”产生压抑,导致其自主思考能力被剥夺的同时,降低武术学习兴趣和主动力。同时,教师将武术教学定义为:对基本功、组合动作的传授,而忽视其攻防技击性、传统文化渗透学习的重要性,且以教师主体化的教学模式,往往因对学生期待值和关注值的忽略,降低课堂教学效果。
2.3项目化考核形式
伴随西方文化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致使我国各项活动均遭受西方文化理念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为高校体育课程,在教学目标、课时目标和单元目标拟定环节,以项目化的运动理念,按照比赛规则、评分方式对学生综合成绩予以测评。例如:武术课考核中,教师仅注重组合动作连贯性和舒展大方等标准进行考核,而对招势攻防之意、拳理依据和动作名称等文化信息的过滤,导致学生习武阶段人格品德变化的重要性逐渐丧失,这和高校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相背离。
2.4师资水平受限
对于高校武术教学工作而言,教师以教学主导性的地位,在学生整体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而教师更应依据武术动作特点,以标准动作示范为导向,结合科学教法的运用,全面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用以促进其学习兴趣的提升。然而,于实际教学环节,武术教师教学水平低下、资源匮乏等成为目前高校武术教学常见问题,而部分高校还存在教师顶岗、动作不规范等现状,不仅制约武术教学效果的提升,还会降低学生对武术学习的认可度。
3优化高校武术教学质量应对策略
3.1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材
高校武术教学若要落实全面化发展的目的,则应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导向,通过教学内容的合理编排,适当插入散打等内容,依据传统武术攻击性的特点,对学生学习兴趣、动力予以全方位调动,以便更好促进高校武术教学效果的提高。同时,教师还可通过教学实践活动的创设,要求学生全员参与至活动中,且借助不同层次的教学资料,合理传递至学生,用以在教学创新的条件下,激发学生积极性,促使其可在探索学习的同时掌握武术知识和武术文化,增强自身体育能力。
3.2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实现创新教学
鉴于高校武术教学建设力度的逐渐加深,院校领导应通过轻松、愉悦教学环境的创设,促使武术教师产生“主人翁”的意识,且借助社区论坛和聊天群的定期培训,侧重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以期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全面优化创新的背景下,满足现代化教学要求。此外,高校武术教师若要将创新教学的意义落实于实处,则应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能力为导向,通过对武术学习问题的探究,制定适宜且科学的武术教学目标。
3.3侧重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伴随社会发展、“文化强国”战略的施行,高校教育改革工作更是提升至新高度,即体育教育成为瞩目点。而在此背景下,传统高校武术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现代学生发展需求,若要将性格各异和精力充沛的学生融入至武术教学课堂,仅依据优质教学手段与方法则不尽然,而应结合对武术特殊性的探讨,适时捕捉其心理反映,以课堂驾驭及教学创新等方式,为营造高效、实用且新颖的武术教学氛围。
该项目标的实现,和武术教师专业能力存在必然联系,即武术教师只有在全面提升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方可在与时俱进、稳抓稳打的背景下,切合学生求奇、求快和求新的心理要求,用以更好将武术教学的意义落实于实处。
3.4加强礼仪礼节的教育
“无规矩不成方圆”,而武术极爱学也同样如此。传统武术教学模式的开展,以递贴拜师为准,而师父更应借助本门规矩及要求的讲解,要求弟子遵规守距。同时,习武之人见面礼节问好时,应选择抱拳礼,而这也是中国传统武术别具一格的特征。但是,在实际高校武术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对礼仪礼节的教学,甚至在部分武术课堂中以“鼓掌”的方式终止教学,此为真正习武之人所耻。
4结语
综上所述,武术作为高校体育项目,其以历史文化沉淀、民族特色等层面,展现自身教育价值。而高校是中华武术传承与弘扬的关键场域,肩负“民族精神弘扬和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应全面侧重教学模式的创新优化,借助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材、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实现创新教学、侧重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加强礼仪礼节的教育等对策的运用,促进高校武术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英.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新课程•下旬,2015(11):466-467.
[2]闫洪涛.探究高校武术教学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33):240.
[3]杨问新.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教改措施[J].读书文摘,2016(24):49-50.
[4]刘立英,宋同顺,沈友青,等.高校武术教学的突出问题及应对策略[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33(4):93-96.
[5]刘立英,宋同顺,沈友清,等.高校武术教学的突出问题及应对策略[J].武术研究,2016,1(5):64-67
作者:肖文军 单位:辽宁工业大学体育部
推荐阅读:
《中华武术》是由国家体育总局主管,中国报业总社主办,介绍各种武术拳法,交流武术学习经验,内容权威,是以武会友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