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习惯有差异,如南北差异、季节差异、气候差异、个人差异、年龄差异等等,每个人都有自己偏爱的食物,有人偏爱甜食,有人偏爱辣,有人喜欢清淡饮食,有人偏爱肥腻……纵观我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史,在改变自己适应时代潮流的同时,也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周边国家的饮食文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饮食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交流,同时给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中越两国饮食文化的大门。
跨文化交流与饮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国家间均具有着本民族的饮食特点,从地理因素、饮食习惯、饮食观念等方面造成的饮食文化的差异。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越两国交流交流日益密切,两国的饮食文化虽然有着诸多不同,但是两国在饮食的发展过程中相互借鉴、改良。鉴于此,由隗静秋编写的《中外饮食文化》(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的一书,从饮食文化的角度给读者打开了一扇大门,深入探讨了中越饮食文化的异同点,给读者呈现了不同文化观念下的中越饮食文化魅力,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通读本书,有几大亮点值得关注:
一、脉络清晰、循序渐进
饮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的底蕴。如果要充分对比中越饮食文化的差异性,那么就要对两国传统文化进行梳理、探讨和研究,同时还得对中越饮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调研剖析,这样才能分析透彻。为此,作者将饮食文化作为本书的切入点,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了饮食文化的概念,带领读者推开了饮食文化的大门,紧接着映入眼帘的是饮食原料文化的发展介绍,主要阐述了中越两国的饮食原料的类别及原料的甄选;再往下走,作者从器具、烹调文化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主要介绍了两国饮食需要的各类器具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各类器具的用途,此外,还详细介绍了烹煮各类美食的方法,最后还介绍了两国各地的主食种类及各种菜品,给读者带来舌尖上的旅行;继续往下走,作者从中越酒文化和茶文化的异同点、中越饮食的风俗差异、中越饮食的餐桌礼仪的差异等方面展开了详细的论述。从地理因素来看,中越两国都属于农业国家,因此都以大米为主食;从饮食上来看,中国饮食讲究色香味俱全、重视摆盘,越南饮食则重视调料的和谐,太辣、太甜、太肥腻都不行。在最后的篇幅中,给读者展示了中越饮食文化相互碰撞、交流、传承、发扬。总体来说,本书脉络清晰,循序渐进,便于读者学习。
二、深入浅出,浅显易懂
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我国文化对越南文化影响较深,我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从地理角度而言,辽阔的疆域面积使我国各地区都拥有着不同的气候、土壤以及地方习俗,此外,虽然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但是不同的民族间存在着不同的民俗文化、不同的社会历史以及不同的精神信仰,这使各个民族的饮食文化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越南更是如此,因此,从地域性和民族性来探究中越两饮食文化的差异性更具可行性。作者基于这样的考量,编写此书,本书语言通俗易懂,篇幅较长,文字简洁。一方面本书避开了晦涩难懂的专业语言,使文章简洁易懂,节省了读者阅读时间;另一方面作者对中越饮食文化进行了细致的对比,细微到调味料的比较,火候的掌控等等,犹如食谱一般细致入微,作者从饮食的起源、食材的功效、食材的选择、烹调方法、餐具的选择及用途、菜肴的种类、餐桌礼仪、饮食文化、中外饮食结合交融并创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作者认为,正是因为种种不同从而共同造就了不同地域对食物不同的处理方式以及不同的文化内核。作者采用了深入浅出的写作手法,使文章通俗易懂,用简洁文字给读者展现了中越饮食文化别样的魅力,是本书的最大亮点之一。
三、内容丰富、实用性强
本书内容丰富详实,全书一共九个章节,从饮食到饮食文化的交流,详细阐述了中越饮食文化的差异性。总览全书,作者将该书划分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都针对性地剖解了中越饮食文化间的差异性,如,本书最后的章节对中越饮食文化进行详细的比较,从饮食观念、饮食方式、饮食对象、饮食文化特征的差异上进行了充分的剖析;中华饮食文化一直传承至今,从未间断,并深得世界各国人的喜爱,是因为它一直在适应时代的潮流,跟着时代的脚步在前进,用它独特的魅力屹立在世界的长河里。在全球化的今天,发扬既不是一味的传承,也不是一味的引进,而是两种文化间的碰撞,在传承和引进的基础上相结合,创造出最适合时代的产物。本书立足实际、实用性强,该书的每个章节最后都设置了知识链接,起着补充知识点的作用。饮食文化是基于特定的社会族群在对食品原料开发利用、制作消费的基础上所形成的。饮食文化包含饮食和文化两大块内容,因此并不仅仅局限于食物本身,更是包含饮食所传递出的地方习俗、思想、艺术等精神内核。从中越饮食文化的差异上看,该书从多方面展现了中越饮食文化的魅力;从实用的角度看,该书就像一本饮食文化的百科全书,从多方位、多角度的展示了多姿多彩的中外饮食文化,且更直观地让读者感受和认识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总体来说,此书结构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文字简洁,实用性很强,是一本实用性较强书籍。
作者:栾育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