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论文主要介绍的是科技期刊优秀编辑队伍建设路径的内容,本文作者就是通过对科技期刊的内容做出详细的阐述与介绍,特推荐这篇优秀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科技;编辑
1科技期刊优秀编辑队伍建设路径
1.1基于管理层的建设路径
编辑入职、职称评定、出版专业资格获取、出版专业继续教育学习等离不开管理层的监督与约束。因此,从管理层面提升编辑的政治把关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编辑加工能力、积极进取的学习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可以为科技期刊优秀编辑队伍的建设打下良好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入职门槛。首先要求入职者要有硕博以上文凭,要有与科技期刊相关的研究背景,主持或参加过相关科研项目,并且要有SCI或者核心科技期刊发表论文的经历,这样至少能保证具有引导作者修改论文的基础。这主要是为了提高科技期刊编辑的科研能力。2)职称评定。作为科技期刊编辑,在完成编辑本职工作的同时,发挥编辑特长,争取科研项目,撰写科研和编辑方面的文章,一方面可以增加自身专业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还可以给刚参加工作的编辑或者首次撰写论文的作者提供有益的指导。这主要是为了提高编辑积极进取的学习能力,同时也是为了提高编辑的科研能力和修改论文的创新能力。3)政策法规的学习。新入职的编辑要尽快通过全国出版专业资格考试,才能注册责任编辑证书,这样才能有资格继续开展期刊编辑方面的相关工作。职业资格考试不仅促进编辑学习了出版专业的法律法规,也让编辑对出版专业的理论知识有一定掌握,这有助于提高编辑的政治把关能力。编辑还可以通过参加科技期刊协会举办的培训会议,学习科技期刊出版的标准与规范,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编辑加工能力。4)加大活动经费支持力度。编辑的学习、培训、宣传等活动都建立在科技期刊经费充足的基础上。因此,为了建设优秀的编辑队伍,期刊管理层应该考虑加大经费的支撑力度,以保证编辑培训、新技术使用和期刊宣传等活动的正常开展,这对提高科技期刊编辑的社会活动能力至关重要。
1.2基于审者层的建设路径
审稿是稿件处理流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外审专家的筛选、审稿意见的解读、组稿和约稿等环节都与审稿有着密切的联系。科技期刊编辑通过送审论文来提高对外审专家的认知和鉴别能力、审稿意见的正确解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及积极进取的学习能力。主要提升路径有以下几个方面:1)专家库的建立与筛选。了解专家、建立专家库是外审阶段编辑的首要任务。编辑应根据期刊定位,登录相关的科研院所网站,在人才队伍或者师资队伍中查询相关专家的研究方向,把适合自己期刊的专家信息录入专家库。在送审稿件时,可以基于研究方向直接从专家库中筛选审者。选对合适的专家不仅是对外审专家负责,也是对作者负责,更是对期刊负责。2)审稿意见的解读。外审专家的审稿意见,不能直接返给作者,必须经过编辑审读和加工才能返给作者。因为有些审稿意见语言太犀利,直接返给投稿作者会极大地刺激和伤害作者,一方面打击作者的写作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影响期刊的良好形象,以至于失去潜在的作者群。可见,科技期刊编辑要在专业背景的引导下,以理性化的思维提高对审稿意见的正确解读能力。3)审者群的延伸发展。高质量的审者群可以提高期刊的质量。因此,在解读审稿意见的基础上,编辑基本掌握了专家的特性,可以将专家划分为审稿及时与不及时、认真与不认真等类别。基于对专家的了解,延伸发展利于期刊的审者群,为期刊争取相关研究团队或者相关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首先,编辑应经常参加学术会议。在学术会议上,编辑可以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可以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和学习,也可以向专家团队约稿。如有机会结识新的专家,还可以考虑将其发展为期刊潜在的审者群和作者群。其次,编辑应跟踪相关科研项目,关注国家重大政策的热点选题。此外,编辑还可以上门拜访、发邮件或者打电话的方式向相关专家约稿[13]。这样不仅可以把专家发展为潜在的审者群和作者群,还可以与专家建立朋友式的关系。这对提高编辑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积极进取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3基于作者层的建设路径
稿件的初审、退修、加工等流程,都是编辑与作者互动交流的重要环节[14]。科技期刊编辑通过稿件处理流程,努力提高对初审稿件的鉴别能力、编辑加工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等。主要提升路径有以下几个方面:1)稿件的初审。编辑首先应根据期刊的办刊宗旨,基于政治性和科学性对新投稿件进行初步筛选,然后把符合要求的稿件送外审。这就要求科技期刊编辑具备稿件初审能力。这一过程不仅要求编辑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求编辑具备丰富的编辑经验,同时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处理初审稿件,这样既不耽误稿件送外审的时间,也不耽误退稿稿件的时间,同时还减轻编辑和外审专家的后期负担。2)退修意见的引导。编辑往往会给退修稿件的作者提供两份修改意见:一份是外审专家的意见,一份是编辑针对退修稿件存在问题提出的修改意见,包括格式的规范、科技术语的精确表达等。这一环节,编辑就要发挥编辑加工能力,引导作者更好更快地把稿件修改到位。3)稿件的编辑加工。这一过程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稿件,也意味着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作者,对编辑来说,如何顺利地、更好地做好稿件的编辑加工,也许是最苦恼的一件事。一篇论述合理、格式规范、科技术语表达准确流畅的文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轻编辑的负担。但是,大多数稿件并非如此,尤其是初次写作的作者,文章存在大量的问题。比如,文章科学性欠佳,语言表达逻辑性差,科技术语用词不准,或者研究背景只是文献的罗列,并没有总结现有研究的不足,或者开展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不明确,或者同一组数据分别用图和表重复表达,或者文中引用文献与文后不一致,或者对一些约定俗成的公式进行大篇幅的罗列,甚至连统计方法使用错误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编辑发挥科研才智和主观能动性,查资料、请教专家、不断与作者耐心地交流与沟通,尽可能地把错误消灭在论文出版之前。努力将作品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广大读者,这也许就是“为他人做嫁衣”的编辑精神。这一过程可以提高编辑的科研能力、服务能力、编辑加工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说,一个优秀编辑的主要能力都会在这一阶段得以体现。4)退稿稿件的处理。基于“尊重知识,尊重作者劳动”的原则,编辑应写好退稿信。退稿时,编辑不应忽视一点,即退稿作者也是科研群体的一部分,也可能成为今后的潜在作者群。编辑应该根据稿件存在的问题,详细给出公正的评价,且用词不要伤害作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用类似“希望”“但愿”“期待”等词委婉地鼓励作者修改后再次投稿,不用千篇一律的“您的稿件不适合在本刊发表,建议改投他刊”等生硬的语句。这不仅体现编辑的热情,也反映期刊的温度,同时也是编辑科研能力和服务能力的共同体现。
1.4基于监督层的建设路径
期刊的出版离不开编辑,编辑的成果评价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监督,这是对编辑自检能力、政治把关能力、编辑加工能力等能力的认可阶段,也是提高编辑自我修养能力的重要过程。首先,编辑通过参加培训、关注微信公众号、或者互访的形式,与相关期刊的编辑互相交流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还可以学习编辑工作的新技术与新方法,以提升编辑业务水平。其次,编辑通过网络优先发表平台,积极收集广大读者反馈的信息,尽可能地将错漏或者疑问都消灭在纸质期刊正式出版前,同时,也让编辑发现出版过程中稿件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并加以注意。再次,编辑应学习上级监督部门或主管部门的相关政策文件,领悟文件内容,遵守办刊宗旨,坚持政治性第一的原则,严把稿件政治关和质量关,保证稿件在政治、内容、科技术语等方面都符合出版标准和规范。
1.5基于媒体融合层的建设路径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媒体融合为科技期刊编辑带来极大的挑战和思考[15]。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科技期刊编辑必须具备信息处理能力、新技术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等,才能将科研成果进行更好的交流与传播。首先,科技期刊编辑必须掌握互联网的相关知识,对期刊网页的制作、科研成果的上传、媒体融合等进行大量思考和决策。其次,科技期刊编辑应该对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的模式进行精准定位,尽可能的吸引广大作者、审者、读者关注微信公众号。再次,科技期刊编辑可以建立微信群、QQ群、网络论坛,提供编辑与作者、审者、读者的互动平台。目前,国内较成功的学术科研互动平台有小木虫论坛[16]等,科技期刊编辑完全可以参考成功论坛案例,思考开通网络论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科技期刊编辑可以选择相关专题的文章,通过微信、QQ和邮件等形式,对文章进行精准推送,这就需要科技期刊编辑不断地积累相关专家和学者的研究领域、邮件地址、微信号、QQ号等信息。
2结语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科技期刊面临巨大挑战。科技期刊在追求内容为王的同时,出版工整、推送精准、融媒及时、传播广泛等需求使编辑出版工作的社会化分工日益精细。调研发现大多数期刊的编辑身兼数职,除了编辑加工稿件外,还承担校对、编务、发行、宣传、融媒等工作,事务繁杂,难以集中精力于稿件质量。因此,为了提高科技期刊编辑的专业化,建议将科技期刊编辑按分工进行培养与提升,主要有2类:1)专业编辑。主要负责稿件的初审、外审、退修、编辑加工等流程。2)技术编辑。主要负责编务、发行、期刊推送、融媒发展、对外交流和宣传等工作。在应对新媒体技术的冲击下,科技期刊编辑只有分工明确,各尽其职,才能培育出更优秀的编辑队伍,从而促进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